Search

【吃米好還是吃麥好?】之二 天性生藥性

古人在發現中醫藥的功用,不外乎幾個邏輯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吃米好還是吃麥好?】之二 天性生藥性

古人在發現中醫藥的功用,不外乎幾個邏輯:

第一是「天性生藥性」:

觀察生物生長的環境是寒、熱、濕、燥、水生、沙漠、山坡、向陽或背陽、喜或惡陽光、在什麼季節開花結果……

藉由其生活的環境來推估藥物的作用,尤其是在極端、有偏性的環境。古人的邏輯是「這些生物一定有些什麼特殊性,才能在這裡生活吧」。

比如黃連喜歡生長在潮濕的坡地,古人推估「黃連應該會燥濕,所以才能住這麼濕的地方吧」。

附子的原生植物是烏頭,喜歡生長在北半球溫帶的草地,或中高海拔的山地這種冷冷的地方。
古人可能當時心想「附子(烏頭)應該偏溫熱,所以才喜歡住在冷冷的地方吧」。

(謎之聲:這個人住在帝寶,古人推估「這個人應該很有錢,所以才能住帝寶吧……)

第二種方式是「採藥氣」,類似氣功的方式,古人直接感受藥材能量的脈動,去感受歸經與作用。這方面阿銘師沒有涉獵太多,大家可以參考我的好友 神隱中醫 高堯楷中醫師的大作《養氣》。

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852917
(聽說重版出來了,請耐心等候再版)

第三、人體試驗。最終都要經過"吃吃看才知道"的人體試驗,醫藥的演進絕對不能光靠口耳相傳。不可或缺的是數千年來,各大醫家與門派的經驗傳承。

在沒有化學實驗室的古代,大概是這三個方式來堆疊出汗牛充棟的中醫本草學。

好,我們回到吃米與吃麥的差別,大家試著用直觀的古人角度思考,水稻生長在淹過根部的水田裡為什麼不會被淹死?

-----------
之一 原來古代中醫這樣看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95565221223107/posts/644046586374966/

之三 一方水土一方人
https://m.facebook.com/story.php?story_fbid=645734979539460&id=195565221223107

之四 順天應地 保命全形
https://m.facebook.com/story.php?story_fbid=648655765914048&id=195565221223107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學貫中西醫的人體結構技師,認為治癒的定義為讓身心靈還原到最初的狀態。 A Chinese medicine practitioner and also a MD., who recondition body by acupuncture. We deserve a better way for healt
View all posts